“浪潮存儲躍居全球前四,分布式存儲中國第一,這是全棧創新的驅動”。
近日,浪潮信息存儲產品線副總經理李博樂在IPF2022上表示,數據在IT系統中最終會落盤,存到存儲介質中去,介質作為數字要素核心載體,在數字經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繼19年推出NVMe SSD之后,時隔三年浪潮信息又發布新一代SSD高速存儲介質。這款新品基于NAND算法創新將閃存壽命提升40%,通過PCIe 4.0超寬通道、ZNS數據分流實現單盤150萬IOPS的同時,還助陣浪潮存儲奪得SPC-1性能全球第一,在可靠性、性能以及系統聯調優化三個層面構筑核心競爭力。

浪潮信息發布新一代SSD高速存儲介質
至此,浪潮存儲從“一磚一瓦”的存儲介質、到存儲平臺整體設計、再到“最后一公里”的場景方案定制,都做出全新升級。這意味著,浪潮存儲擁有全棧技術創新能力,能夠聯合生態伙伴就像將積木拼成變形金剛,為千行百業用戶搭建起個性化數據基礎設施,讓數據要素真正迸發出價值。
“看起來很美”的數實相融 要架設在技術創新上
確定一個蛋白質結構,傳統做法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過去半個世紀人類共解析了五萬多個蛋白質結構,但基于深層神經網絡的AlphaFold 僅用一年時間就將結構信息預測比例從17%大幅提高到58%。在交通領域,對城市每輛車的位置、速度、移動方向等都用全量實時數據進行感知,每年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能夠節約1500億元,避免94%的人為交通事故,將通行效率提升30%。
這些新應用、新場景,折射出數實相融的價值,但要實現這一“看起來很美”的圖景,需要算力、數據能力巨大躍升!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同時數據規模正快速擴張,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26%,到2025年數據創建總量將大幅增長至175ZB,現在每小時創建的數據比過去20年前一整年創建的數據還多。隨著數實相融逐漸深化,如何以“算力為炭、數據為銅”,匯引眾力、聚用眾智,組合利用最新技術支持業務創新、打造適應未來的組織成為企業的核心訴求。
數實相融需要強大數據基礎設施,為了給數據要素打造核心載體,浪潮存儲組建千人規模研發團隊,6年投入超20億,不斷向底層技術滲透。從器部件到整機,從硬件架構到核心軟件棧、管理軟件棧,浪潮存儲已經實現全棧研發,成為國內掌握存儲關鍵技術的代表廠商之一。
發布新一代SSD 打造存儲核心競爭力
自去年10月以來,浪潮存儲接連發布新一代G6存儲平臺和新一代SSD高速存儲介質構建了全面、豐富的產品陣營!袄顺毙乱淮鶶SD并不是簡單做一個硬盤,在可靠性、性能方面表現出色,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配合全棧存儲,提供從協議到存儲介質的全鏈條優化”,李博樂表示。
首先,安全可靠是企業對存儲介質的基本要求,甚至可以說對于關鍵業務來說,數據是企業的“生命線”,比如當飛機失事等災難發生時,查明事故原因的關鍵是找回數據。浪潮SSD采用創新的NAND特性管理算法,利用AI智能管理算法,檢測NAND參數并把這些參數全部提交到平臺上,通過平臺建模優化,獲得最佳讀取電壓,從而改進了盤的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達到260萬小時。

浪潮將SSD與存儲系統聯調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