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印發《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意見提到,穩步推進結構轉型。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據了解,2020年、2021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為9.67%、11%左右。
如何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12.2%的目標?該意見首先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具體措施如下:
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優化近海風電布局,開展深遠海風電建設示范,穩妥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水風光互補基地建設。
繼續實施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加強實施情況監管。因地制宜組織開展 “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 。充分利用油氣礦區、工礦場區、工業園區的土地、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風電、光伏。
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發布2022年各省消納責任權重,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綠色電力證書制度。
挖掘關鍵詞:海上風電、特高壓、分布式風電/光伏
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大背景下,由于我國規劃的風光大基地主要分布我國的西部和北部等地區的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區,新能源的消納和輸送依賴特高壓線路,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
資料顯示,“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規劃建設特高壓工程“24交14直”,涉及線路3萬余公里,變電換流容量3.4億千伏安,總投資3800億元,較“十三五”特高壓投資2800億元大幅增長35.7%。
風電建設中,該意見更重視海風發電。持續降本的推動下,2020年陸上風電已成為全球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海上風電在2022年退補后,也開啟平價時代,有望成為風電行業發展重要驅動力。
而分布式風電/光伏板塊屬于藍海市場,以分布式光伏為例,其2021年末裝機滲透率不到5%。由于分布式經濟性的盈利水平強于集中式,無補貼時代下,分布式風光產業更具吸引力,進而推動屋頂光伏等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政策落地將成為加速器。2021年末,全國分布式光伏試點縣已備案但未并網項目已達28.45GW,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大力推進風電分散式開發”,在官方口徑中,頻頻出現。
環球同此“風光” 中國企業有望享受紅利
國內發布風光利好政策的同時,國外已有多國政府懷抱同樣的愿景,希望通過風光發電推動能源結構順利轉型。今日有消息稱,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國務大臣夸西•克沃滕在即將發布的能源安全白皮書中提出了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海上風電和光伏是首要推進目標,裝機量增幅分別超三倍、兩倍。
歐洲、亞洲的多個主要國家,以及美國均已發布多項光伏、風電發展規劃。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此前預計,2021-2025年的全球風電新新增裝機規模合計達470GW,接近于目前全球風電累計裝機規模的2/3。廣發證券分析師陳子坤則預計,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230-250GW,同比增加35%以上。
中國在零部件、整機等多環節均有實力過硬的公司,有望受惠于兩大新能源行業不斷釋放的市場空間:
在風電市場,中國企業的市占率穩居全球第一:2021年全球前十風電整機制造商中有六個中國企業(金風科技、遠景能源、運達股份、明陽智能、電氣風電和東方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