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阿爾茨海默癥現狀】
在今年3月的《General Psychiatry》上(原名《上海精神醫學》,創刊于1959年,是我國第一本精神病學專業期刊,也是我國唯一的一本英文精神心理科學期刊),發表了關于中國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阿爾茨海默癥患病率比全球標準患病率高出了17%,并成為導致中國居民死亡的第五大疾病,這個排名還可能繼續上升。
【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治療】
在過去的 20 多年里,全世界醫藥企業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320 余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已宣告失敗。自2003年以來,只有兩款藥物獲批治療阿爾茨海默癥,分別是綠谷制藥的GV-971和Biogen的Aducanumab。
目前藥物治療存在諸多爭議,特別是Aducanumab,2020年11月,美國FDA的一個獨立咨詢委員會,以10:1的投票結果,反對將Biogen提供的數據視為有效數據;同時,美國醫保不會將該藥物納入報銷范圍,使得這款新藥未來前途堪憂。
【阿爾茨海默癥的非藥物治療】
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癥的非藥物治療,以神經調節療法為主。其中,又以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和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研究最為廣泛。
研究發現,每天在家中進行tDCS,6個月就可以改善或穩定患者的認知能力,而認知功能缺陷是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主要癥狀。
tDCS用于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可以追溯到2008年。下面是幾組國外tDCS用于阿爾茨海默癥治療的臨床試驗情況
2008年,Ferrucci團隊對10名平均年齡75歲的患者進行tDCS干預,發現提高了患者單詞識別測試的準確性;
2009年和2012年,Boggio團隊對分別對10名平均年齡79歲,以及15名平均年齡為71歲的患者進行tDCS干預,發現提高患者的視覺識別記憶,且停止治療4周后,療效依舊;
2016年,Bystad團隊對25名年齡為70歲~75歲的患者進行tDCS干預,發現改善了患者的言語記憶功能。
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
最新研究表明,tDCS聯合認知訓練,療效由于單一治療。 應用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結合tDCS干預治,發現老年人的語言工作記憶任務(verbal working memory task,VWM)的準確性、數字跨度向前測試的表現等,得到顯著改善,認知學習記憶也得到了顯著持久的改善。
【tDCS安全性分析】
臨床試驗發現刺激持續時間跨度8~30分鐘,電流0.5~2.0mA 的直流電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要特別注意,目前公認的tDCS電流密度閾值<14.29毫安/平方厘米。超過閾值,有引發癲癇的風險。
如圖所示:電流密度超過閾值,脈沖模式帶來腦電尖棘波,誘發癲癇風險。
【意見建議】
tDCS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由于阿爾茨海默癥具有較長的潛伏期,在發病早期對患者進行干預,將成為未來阿爾茨海默癥康復治療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The China Alzheimer Report 2022》
《全球抗阿爾茨海默癥化學藥物專利情報研究》
《經顱直流電刺激技術在阿爾茨海默癥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Safety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